●燃烧性能:指保温材料着火难易程度、火焰传播速度、燃烧时的发热量。保温材料是在热释放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燃烧,故新国标以“燃烧增长速率指数”和“总热释放量”等等内容判别保温材料分级标准,共分为不燃A级、难燃B1级、可燃B2级、易燃B3级4个等级,并各自有对比的(A1、A2、B、C、D、E、F)等级,并附加氧指数的检测。 ●轰燃:是燃烧释放的热量积累结果。轰燃往往是在室内火灾过程中的一瞬间,所有可燃物表面都起火燃烧,火焰高速蔓延,一分钟左右过火百米远。保温隔热性能越好,热释放量堆积越大,轰燃越快,难以逃生,易燃、可燃材料是导致群死群伤的元凶。 ●材料燃烧的热释量及热释放速率:这是评价材料防火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决定了火灾中发生轰燃的几率及火灾、火势蔓延速度。热释放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对火灾有影响,出现越早,越不利于火灾现场人员逃生。热释放速率以kW单位表示。此项指标又有以下几个分类。 1.不燃A级是不燃材料,对应实体火灾是不会发生轰燃; 2.难燃B1级对对火灾发展贡献非常有限,对应实体火灾不轰燃。如B1(B)级火焰达到300kW不会轰燃,B1(C)级达到100kW也不会轰燃; 3.可燃B2级对火灾有贡献,B2(E)级,在100kW火源下2分钟内会发生轰燃,易燃B3级是连小火焰都无法抵挡。由于可燃B2级、易燃B3级的保温材料在火灾中热释放量大,极易导致轰燃,均是有严重火灾隐患的保温材料。故国务院[2011]46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强制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外保温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易燃材料,严格限制使用可燃材料”。 4.新国标难燃B1级 “燃烧增长速率指数”达标是≤250W/S,国内一般为300W/S~900W/S,这种不达标的保温材料只能被列为可燃B2级或易燃B3级。 5.经过结碳膨胀难燃化技术路线分子结构改性的难燃B1级聚氨酯硬质泡沫,其燃烧增长速率指数和600S内总热释放量均能达到并优于新国标的标准,这种才是达标的难燃B1级保温材料。 6.易燃、可燃保温材料两面贴上无机砂桨的复合材料,它和可燃、易燃夹芯材料彩钢板一样,虽经贴无机皮的“整容”能够取得难燃B1级合格检测报告,但它仍是有火灾隐患的材料,应与彩钢板一样列为重点规范整治的材料。 |
建筑外保温材料相关术语解释
2016-03-09 17:02:41 评论:0 点击:
核心提示:●燃烧性能:指保温材料着火难易程度、火焰传播速度、燃烧时的发热量。保温材料是在热释放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燃烧,故新国标以燃烧增长速率指数和总热释放量等等内容判别保温材料分级标准,共分为不燃A级、难燃B1级...
上一篇:我国有机保温材料市场混乱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下一篇:外墙脱落、保温着火、房屋渗漏、墙体开裂--315请关注建筑质量问题(1)